花蓮縣位於臺灣本島東部,西臨高聳的中央山脈,東臨太平洋(菲律賓海),是臺灣面積最大的縣級行政區,縣治花蓮市為東臺灣第二大城,但其都會區則為東台灣最大都會區。 人口主要聚集於花東縱谷與海岸山脈東側的沿海地帶,其以自然觀光資源著名,境內有太魯閣國家公園。

 

花蓮縣在地理形狀上,呈現長條狀,形狀像一隻臥蠶,西邊是高聳的臺灣本島中央山脈,東臨太平洋(菲律賓海) 花蓮縣的南北長約137.5公里,東西寬約43公里。 其面積雖為全臺灣各縣市之冠,但為多山地形,平原僅有全面積的百分之10。多數人口都集中在平原一帶。花蓮縣的平原地帶並非直接面向海洋,而是夾在東側海岸山脈與西側的中央山脈之間。寬度僅有3到9公里,地理上屬於縱谷平原的河川沖積扇地形,稱為花東縱谷。 花蓮縣東側的海岸山脈由於生成時間較晚(約400屋年前形成),高度低於西側的中央山脈相當多,最高的新港山海拔為1682公尺。海岸山脈地質上多為軟性的沈積岩、易受風化。目前受到地殼運動影響、海岸山脈1年上升3公分。 中央山脈在花蓮縣內占有相當大的比率,其中高於3000公尺以上,列入「臺灣百岳」的山峰,在花蓮縣就有43座,最著名的有南湖大山、奇萊山、秀姑巒山等。 花蓮縣內主要的河川多為西到東向,由北到南依序有和平溪(過去稱為大濁水溪)、立霧溪、花蓮溪和秀姑巒溪。 清水斷崖 花連東岸的海岸線長有124公里,由於有多條河流出海,造成種類眾多的海岸景觀,其中以斷崖峭壁為最險峻的景觀,特別是和平溪口南邊的清水斷崖,高1000公尺以上,是蘇花公路上的知名景點,也常因雨造成崩塌而道路中斷。 此外,在花蓮縣南方的石門海岸區,屬於堅硬的礁岩岸區,有相當多海蝕的景觀,再南方一點還有石梯坪,此地的岩盤如石階般伸入海中,亦有許多海蝕溝、海蝕崖、海蝕平台、隆起珊瑚礁等,其中壺穴景觀堪稱臺灣第一。

 

臺東縣(白話字:Tâi-tang-kuān)位於台灣東南方,面積僅次於花蓮縣、南投縣,為台灣第三大縣。地理位置上,本縣位於北回歸線南方,東臨太平洋(菲律賓海),南面和西面與屏東縣、高雄市以中央山脈為界,北面與花蓮縣為鄰。 由於位處熱帶氣候區且面山近海,台東縣自然資源相當豐富;不但境內保有多處自然文化保留區,各式特產:無論是海裡的柴魚或是平原上的釋迦,甚至是山上的茶葉、鳳梨、金針、洛神花等,無不名聞全台。另因為開發較晚,所以台東保留有豐富的台灣原住民文化,縣內的阿美族、卑南族、魯凱族、布農族、排灣族、達悟族6族佔全縣人口比例三成以上,為全台灣最高。除此之外,史前遺址的數量也是台灣之最。另外人口密度為全台最低,每平方公里僅63.60人。 在族群結構上,除原本定居於此的原住民外,其他居民皆為近150年陸續移居而來的移民後代。最早的漢人開拓者多直接來自於福建省,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,部分榮民和外省人安排在此定居,八七水災後西部災民部分亦遷居於此,以及部分從六堆區域遷來的客家人。因為如此眾多族群在此定居繁衍,今天的台東成為一個多元族群文化社會。

臺東縣位於台灣東南方,面積3,515.2526平方公里,僅次於花蓮縣、南投縣,為台灣第三大縣,東臨太平洋(菲律賓海),南面和西面與屏東縣、高雄市以中央山脈為界,北面則以布拉桑克山、崙天山、海岸山脈等為界山與花蓮縣相鄰。全縣海岸線長達176公里,是全台灣海岸線最長的縣份[2]。 臺東縣大致可分為中央山脈、花東縱谷平原、卑南溪三角洲、海岸山脈及泰源盆地等地理區。 臺東縣的主要河川有卑南溪、知本溪、利嘉溪、金崙溪、太麻里溪、馬武窟溪等。其中卑南溪是臺東縣境內的最大河川,發源於中央山脈的卑南主山東側,主流全長約有84.35公里,流經臺東縣的7個鄉鎮市,流域面積達1,603平方公里,是台東灌溉用水的最主要來源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83616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